我的皮囊

2015第一本书 < 皮囊>读后感

Alt Text

这是一本非著名(起码在我认知中,在这本书之前并不知道这个家伙)作家写的非著名散文集.我是在老家回深圳之前的那晚把它看完的,是的,一口气看完.

作者的成长经历,与这个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很像:出生在贫穷落后的农村,通过黑白电视机了解到外面城市的精彩,而心生向往,小时候坚信读书能走出大山,长大后如愿通过读大学拿到文凭找到工作 而”留在”城市.

双引号是我故意加的,因为我认为大多数人都其实并没能扎根在城市.几万一平的房价(深圳关内)足以让99%的农村大学生打消扎根城市的念头.包括现在的我.而从作者今日的成长来看,他应该属于那1%了.毕竟他的书已经进入我的书单了.

平凡的故事

< 皮囊>整本书都围绕作者的成长经历来叙述,每一个章节讲的都是平凡的故事,其中很多的情节 甚至都在我的成长中遇到过.只是得益于作者的文字功底,能把这些琐碎的事情组织成章.作家之所以为作家 估计与我等的差别就在这里吧.若同样的故事换成我去写,估计就成为了流水账了(呵~),虽然是平凡的故事,但是通过所有的事情,粗略可以描绘出当下农村生活的现状,很多时候我甚至回忆起了我在小时候的见闻,回忆起某些故人.如果给这本书起一个通俗易懂的书名的话,< 我家的日常>最合适.

我想,一个故事能让读者想起自己的见闻,估计是最让作者欣慰的吧.

平凡的角色

< 皮囊>的所有章节中 出现了很多的角色,或者说是作者把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角色放到了书本中.从家人,亲戚 到 伙伴,朋友,同学,同事 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 都充满了在我们身上也能发现的东西—平凡,感觉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活在各自的牢笼里,生活的牢笼 自己为自己编制的牢笼,而从未逃脱过,有的甚至无法自拔,看书的过程中甚至会感觉某些人就在读者身边或者曾经出现过.

我想,一个角色能让读者想起自己身边的人,估计是最让作者欣慰的吧.

平凡的人生

我认为可能作者最想告诉读者的是,他过着一种怎样的人生,他身边的人过着一种怎样的人生,从而引发读者自身的思考,.皮囊可能是一种伪装,我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皮囊.皮囊之下的人 又有着怎样的差别呢.

总体来讲 与作者拥有差不多人生轨迹的我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能引发共鸣,但书中很多地方的总结性结论我并不喜欢.因为那会有强制把某种思考塞到读者的脑中的嫌疑.或者说 叫 让自己的看法在读者心中先入为主.

这本书末页的这段文字很有意思: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之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马塞尔.普鲁斯特)

《我的皮囊》有一个想法

  1.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之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很赞同这句话,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知这个世界,因此这些看法都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书本也一样。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或许只有一部分你会深有体会,因为这是存在于你内心的东西,别人用文字描述出来了,因此你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而其他文字,你读过了,就只是读过了(当然悟性高的例外)。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