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书评
西藏生死书,这本书我在两年前阅读了一遍,为何等待到今天才想起把当时的想法写下来?一来是两年之久 我还能存在于我心中的东西 才是我真正在这本巨作中得到的东西,二来因为针对书中的话题,我需要长久的去思考,实在是太沉重了。抛开书中的宗教倾向,这本书的主题是 — 生与死。这本书应该可以划分为宗教书籍(据我考察 它也确实是西藏佛学典籍),但是我认为剥开宗教信仰神论的部分 才是它的精髓所在。
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对死亡的好奇心就重于生
我从小就非常想知道 我死之后会发生什么(当然我还有其他很多好奇的事情),想知道宇宙浩瀚究竟是怎么回事?想知道我为何是独立的个体?我为何有“思想与想法”这种东西?我死后我的思想会不会在另一个个体里存在?想知道我眼里的红色和你眼里的红色是一个颜色么?想知道我对气味,阳光,雨露,风霜的感受是不是和每个人一样?
但是每当我把这种话题 和我身边的人讨论的时候 他们都认为我是 — 瞎扯淡,无聊,没事找事,神经病。无一例外,连我十几年最要好的朋友也是如此认为的。
直到我看到这本书 – 西藏生死书,我才知道其实我并不是神经病,只是很多人逃避这类话题,逃避死亡,或者选择沉默抗拒,或者由于无确定答案而不去想(选择性规避)。这无可厚非
我不能谈论他人对错,因为这类问题我还困惑中。一个非旁观者如何清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我畏惧死亡
《西藏生死书》 我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去研读 — 与《代码大全》相同的时间投入。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话题 — 死 , 我的生命中尚未经历亲人的死去,未来肯定会有,家中老人近年来我感觉到他们在逐渐的老去。一切都在慢慢失去活力,每次的见面 他们都会忘记一些当年一起经历的事情,每次回家 我都感受到他们步伐的沉重 呼吸的重量 进食的缓慢 眼神逐渐的失去光芒。我深知这是一个生命走向死亡必经的过程,我在已经成年,在知道了死亡是生命的终结的今天 对未来他们可能的离去 依旧没有做好准备。《西藏生死书》在我脑子里存在最深的理念 就是 — 给死亡以安宁,当我们无法在物质上对死亡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应该在精神上给即将走向死亡的亲人更多的东西。
我对生命的终结 — 死亡 是畏惧的。我害怕陪伴我长大的亲人忽然之间离去,在死亡等于生命终结 这一点上 我终于理解当年始皇帝为何苦练丹药,出海寻仙。他知道其实成功几率渺渺,我认为他的初衷并不是希望一直占据着大好河山,而是畏惧死亡。而是由于不知道死亡后会发生什么。从死亡的话题脱离开来 我们大多数人 都害怕变化的,害怕换工作,害怕去到新城市,害怕接触新的人,害怕学习新技术,害怕很多的第一次,同样的 害怕第一次死亡。大多数喜欢呆在舒适区 舒适的工作环境 熟悉的技术环境。
我好奇死亡
我在畏惧死亡的同时,对死亡其实我真的具有非常大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已经持续了20多年。如果这真的是精神病 我也认了。有的人说 “你那么好奇 为什么不自杀啊?”
是的,自杀完全可以打破我的好奇,但是我绝对不会这么做,通俗的原因是我还眷念生活,直白的原因是我非常想知道我生命里是如何走向这最终一步的 — 而不是直接了当的 Kill Myself,当然我也怕痛。
我今天直接写出这种敏感性话题,敢说出心中几十年的想法,主要是在写代码到凌晨4点的这一刻,在身体心理异常劳累的这一刻,在周围安静得像时间静止了得这一刻,忽然回想起《西藏生死书》中对生死的探讨。
它,真是一本智者的结晶。附上书中第一页的文字
愿此书能成为生者,濒临死亡者与亡者的解脱指南 愿此书能对所有读者有所助益,并引领他们迈向证悟的旅途
瞧,两年看完它的时候我就认为它不仅仅是一本 西藏佛学典籍
(五一快乐,我将踏上回家的旅途,愿家中老人依旧安然的坐在门口的小长凳迎接风尘仆仆的我)
-EOF-
没想到楼主居然有这般思考,我以前一直很喜欢、好奇哲学。没有深入了解。最近游戏项目很繁忙,又是新项目,各种适应,无尽的加班,身心俱累,本来写代码是件很快乐的事,到最后变成了一种无法持续地无奈,想学的东西总是断断停停。多年前很喜欢刷机,经常在xda收到各种技术大牛的回复,当然都是一些很小白的问题,深感欣慰,居然世界上有那么多兴趣相同的人,不求回报地做着喜欢做的事情,好生羡慕。总之来说,好好活着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对了,独立游戏你的美术怎么解决的?
加班似乎是业内常态了{笑脸~},但是如果在加班中也写出一手优雅的代码那得到的成就感会不会又不同呢?最近我总会从反方向去看待一些问题,如果不能改变现状 那现状是否可以利用起来。我的独立游戏美术问题一般UI都自己做,复杂的场景或者角色会叫朋友帮忙。
挺有趣的,楼主的技术博客写的不错,赞一个。